香港日报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2025-08-04 阅读(5046)

「导读」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国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与稳定、发展和强边一起,作为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来抓,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推进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中国十分注重法制保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不断健全环境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国家层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也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西藏通过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实施拉萨河、年楚河、哲古湖等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展绿化工程等举措,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西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6种,包括雪豹、野牦牛、藏羚羊、黑颈鹤、滇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9种,包括巨柏、喜马拉雅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西藏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和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植树造林。2016年以来,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9%以上,主要城镇的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珠穆朗玛峰区域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一级标准。西藏全区7个地市全部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2024年,西藏拉萨市在中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名。

图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7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为公司成立揭牌。

西藏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发展旅游业等举措,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收入水平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底,西藏改造农牧区户用卫生厕所43万座,普及率达到80.3%,更多农牧民群众用上了干净整洁卫生的厕所。2016年至2024年,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1.6万个,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2018年至2024年,落实各类生态补奖资金953.96亿元。西藏阿里地区设置了“垃圾银行”,鼓励游客和村民在景区捡拾垃圾,拿到“垃圾银行”兑换胸牌、钥匙扣、冰箱贴等纪念品,取得良好效果。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西藏实现绿色增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西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10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15.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2.04万人次,增长188.2%;接待国内游客6357.06万人次,增长15.5%。实现旅总花费745.93亿元,增长14.5%。

图示↑: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2025年7月19日,位于西藏林芝市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工程发布后,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国际社会有一些该工程可能引发环境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下游国家受影响等担忧甚至指责。中国政府指出,雅下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严格按照中国行业最高标准,全方位开展工程建设生态环保,避让多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工程本身并不耗水,只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建成后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许多地区受到影响,但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为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作者:肖武,系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