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小小油菜花何以“绽放”近百亿元产业?

2025-08-26 阅读(5074)

「导读」油菜花,四叶黄花瓣,簇拥成团。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胡了然、熊轩昂

油菜花,四叶黄花瓣,簇拥成团。

云南省罗平县的油菜花海(2025年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滇东北的曲靖市罗平县,85万多亩油菜花花期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这座人口66.7万的西南小城,不仅入选“全国十大油菜花海”榜单,更打造了“滇东油库”“云南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县”“全国蜜蜂春繁基地”等名片。

2025年油菜花花期,罗平县接待游客135万人次,一季度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2024年,当地实现包括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在内的“油菜花经济”产值近百亿元……小小油菜花何以托起西南小城近百亿元的产业?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村民在查看蜜蜂(2022年2月28日摄)。新华社发(毛虹摄)

浪漫花海催生富民产业

走进罗平富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菜油醇香弥漫,低温压榨生产设备正将饱满的油菜籽压榨、精炼,金黄的菜油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灌装。

“自2023年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销售收入两年间实现了翻番。”富锌农业董事长周伟介绍,罗平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为冬油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让企业发展有了扎实的原料保障。

像富锌农业这样的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罗平有6家,依托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撑起10余万吨油菜籽的年加工能力。

几个月前,当油菜花盛开时,逾85万亩油菜花铺展成“金色浪潮”,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万名游客。

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景区是当地“花海经济”的典型代表。这个由3个自然村、173户村民组成的园区,借助沪滇协作项目资金支持,联合政府、高校等多方形成合力,借油菜花之名将村落打造为统一管理、客源共享的民宿集群。

“今年花期,108个民宿房间入住率达95%。一名游客住一周,光餐饮、体验项目就能为村里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益。”云上花乡示范园负责人何云说。

“示范园运营以来,已累计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上海援滇干部、罗平县副县长林洪介绍。

富民效应从景区辐射至全县。板桥镇金鸡村村民郭景光家冬种油菜,夏种烤烟,每年毛收入约14万元。2001年他在自家开了民宿,花期时8间房必定满客。“仅此一项就可实现年收入约10万元,比单纯种地强多了。”他笑着给记者算了这笔账。

浪漫花海还催生出“甜蜜事业”。每年春天,全国20多个省份的养蜂人带着数万群蜜蜂汇聚罗平,全县2000多户蜂农年产蜂蜜2000余吨,形成从原蜜到加工品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至今产值超过2.4亿元。

“罗平的‘油菜花经济’,已不是单一景观,而是一张交织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富民产业的立体网络。”罗平县委书记许韶发说。

田间小花何以绚烂绽放?

从榨油、赏花到酿蜜,田间小花成长为近百亿元产业的密码是什么?

政府引导规模筑基——

“种植规模是最直接的突破口。”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段苪说,20多年前,罗平县政府就锚定油菜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油菜种植规模扩大。

“每年从播种到收割,都会有农技人员全程为我们指导。”板桥镇金鸡村农户涂兴城种植油菜已有15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他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500亩。

如今,罗平油菜种植面积已从21世纪初的约30万亩扩大到2025年的超8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造就了坡地峰丛间连片花田美景的蔓延,也为全县的菜籽油产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原料供应。

“这是个正循环。”罗平县文旅局副局长孙露露解释,“规模越大,景观越震撼,吸引游客越多,越能带动农户增收,老百姓种油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而规模的持续扩大,又能吸引更多新业态。”

科技强链提升附加值——

“单纯卖菜籽利润太薄,必须拉长产业链。”段苪说,近些年,罗平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批菜籽油精深加工企业,并提供土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升级技术设备,开发高端菜油、调和油、礼品油,丰富产品品类。

“我们引进的现代化低温压榨设备,每年可加工菜籽3万吨,产油1万吨,能最大程度保留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富锌农业销售部门负责人石磊介绍,公司生产的菜籽油因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在省内畅销,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金鸡村村民赶牛车拉游客观赏油菜花(2022年2月28日摄)。新华社发(毛虹摄)

融合业态打造品牌——

自1998年以来,罗平连续举办了20余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延伸出国际摄影大展、花海马拉松、乡村摩托嘉年华等10余类子活动,让“罗平油菜花”从一处季节性景观转变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油菜花+”旅游品牌。

2025年罗平马拉松赛事期间吸引了国内外1.5万名跑者,带动超过30万名游客到访,显著拉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链条。

“以前只晓得春天来看花,没想到夏天骑车也这么爽!”来自贵州铜仁的摩托车骑手田勇感叹道,他刚刚结束2025云南省乡村摩托嘉年华罗平站比赛。

未来如何持续发展?

罗平下一步的规划是以花为媒持续擦亮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金色名片”。

“种植端科技赋能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罗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胡峻说。

罗平县农业部门正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关选育含油量更高、机收损失率更低的油菜品种。

与此同时,在农业和文旅部门牵头下,一套新型种植模式正在当地试点。在云上花乡示范园的试验田里,技术人员正指导农户,进行下层种油菜、上层栽桃花的立体套种。

“这是为了打造‘空中看色块、地面赏细节’的全新花田景观和赏花体验,让花海更有层次,花开更持久。”何云说。

针对花海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罗平正深挖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民族文化、山水康养、避暑旅居等,将这片山谷洼地从“一日看花”的热闹升级为“四季可游”的深度体验,通过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熨平旅游的波峰波谷。

在大水井乡棠梨凹村,一批依托苗族原始民居设计的特色民宿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造建设中。

“我们要证明,罗平的魅力远不止于春天。”棠梨凹山海印民宿负责人王镜信心十足,“未来,即使过了油菜花期,苗绣体验、篝火晚会等项目,山水田园的静谧,同样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立足特色、全链融合,罗平县的油菜花将更加灿烂绽放。